“‘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正式下线,将投运在明年底通行的成都地铁7号线。”“315天,就实现了开工到投产,再次刷新了‘成都速度’。”……近日,成千上万条关于中国中车成都公司“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下线刷新“成都速度”的消息,刷爆了蓉城市民的朋友圈。
“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下线
悬疑揭秘
市民纷纷点赞“成都造”
自下线仪式即将在22日举行的消息传出后,这款被媒体冠之以国际领先技术的地铁车辆,就让很多市民有了期待,这款“成都造”地铁车辆到底有什么新奇和技术创新呢?
悬疑的揭晓一直持续到了22日上午10时27分车辆正式亮相后。当日,由本报和成都地铁公司联合招募的20名市民代表成为第一批“幸运儿”,率先体验了“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
激动,自豪——当日参加新车体验活动的市民代表纷纷表示。市民代表陈思明告诉记者:“感觉太酷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乘坐咱们‘成都造’的列车了,能有幸成为第一批乘客,我感到非常自豪。”
“第一眼看到车就感觉很时尚,流线型的车型很好看。试乘的时候感觉内部空间很宽敞,感觉就是两个字,巴适。”参与试乘体验的市民代表唐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朋友圈,第一时间告诉所有朋友我现在就在成都最新、最洋气的列车上!”参与试乘体验的市民代表杨女士在试乘结束后,脸上挂着激动和满意的笑容。
随后,成都地铁公司和中国中车成都公司也首次对“成都造”首列下线车辆做了专业介绍,“该车将用于明年底开通的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线路需求特点,此款A型车全车定员1828人,最大载客量可达2592人,相对于同样编组数量的B型地铁车辆,载客能力增加近1/3,最大设计运输能力可达5.58万人次/小时。
高效的同时,成都品质更值得信赖。记者了解到,此款“成都造”车辆在技术上也有了众多突破,以“成熟、可靠、安全、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每辆车采用两台40千瓦空调,集中电源供电的LED照明灯具;牵引系统采用VVVF(变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每列车设置4套辅助供电系统,采用并网供电,有效保证了辅助供电系统故障时列车能正常供电;采用安全、可靠、成熟的制动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
转型动力
“成都速度”让资源西移信心更足
315天,实现了开工到投产的“成都速度”,一直以来在中国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高恒心里都是足以“震撼”的。下线仪式的当日,当众多媒体问起下一步规划打算时,高恒索性也不再“卖关子”了,“未来中国中车成都公司还将向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高恒介绍,“比如城际动车组,即将在我们这里开工生产,还有适合于大中小城市需要的有轨列车、悬挂式列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我们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此外,高恒还首次对外透露,中国中车成都公司的新研发中心即将开始运作,未来将逐步把东部优质资源平移过来。“‘成都速度’是很多城市无法相比的,这让我们有信心。”高恒说。
除了亲眼见证了从开工到投产的315天“成都速度”外,当日的下线仪式上,我市用一句“今年成都地铁在建里程会超过300公里。2020年前每年至少开通2条地铁线路。”勾画出的宏伟图景也让中国中车的“高恒”们信心更足。
战略布局,立足长远。不仅在成都,目前国家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大潮正在展开:铁路市场稳步推进、地铁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制式需求不断涌现。大众对出行方式智能化、多制式的新需求,也为轨道交通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空间。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成都速度”为抢占先机赢得了信赖。2015年,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不含物流运输业)约870亿元。今年,则是明确提出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也是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
让“高恒”们称赞的,还有产业布局的“成都速度”。我市循着“全产业链、集群化”的思路,正布局“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格局。以西南交大为依托、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以新都和新津为制造基地,聚集更多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根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以上,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
此外,在当日的下线仪式上,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化龙也频频提及“成都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高恒对此有所阐释:“成都市最近完成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很宏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成都速度”抢占先机,也为企业产品升级带来机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轨道交通智能化、多制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中车成都公司正积极研制新的产品线,加快电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
迎来“黄金期”
2020年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千亿产值
“中国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地铁板块正式投产,开启了中国中车在西南地区产业布局的新篇章。”高恒表示,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修理内燃机车的企业,自2014年,中国中车成都公司实施转型升级、退城入园战略,拉开了公司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序幕。
在高恒看来,日前出台的《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运营铁路里程新增1400公里,有轨电车600公里。到2020年,成都形成13条地铁线路,总长达508公里。“在此形势下,四川省、成都市将迎来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黄金期’。”“未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将承担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生产制造等业务。”高恒介绍。
高恒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中车成都公司正积极构建产业集群,形成以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动车组、高速动车组、国铁客车为代表的整车造修;以跨坐式车辆、悬挂式车辆、磁悬浮列车等多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全面发展模式。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事实上,中车作为轨道交通产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新都已签约今创集团、南京圣合等7家配套企业落户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目前还在跟踪洽谈的轨道交通产业相关企业59家。北有新都,南有新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正在稳步成长。2015年,成都地铁3号线列车在位于新津的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下线,目前该公司仍在为地铁4号线二期等线路制造车辆。
吸引企业的,不仅是行业龙头企业的“魅力”。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成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今年在建里程达375公里、明年在建里程有望突破400公里的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成为轨道交通产业链中企业竞相追逐的庞大市场。“成都坐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同时在成渝城市群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更为我们展示了具体、清晰、具有丰富想象的发展机会。”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化龙表示,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的目标不仅仅是西南市场,更是希望面对更广阔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市场。
据市经信委机械装备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重点打造的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集群,是成都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再一次明确了工业的重要性,工业“一业定乾坤”的作用正在成都显现,未来轨道交通产业则会给工业发展插上一双参与国际竞争的翅膀。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年产4000辆轨道交通车辆并实现千亿产值的轨道交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