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钢铁去产能之后,电解铝行业在2017年成为了清理整顿的目标行业。近期电解铝行业面临专项督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的6月16日印发的一份文件显示,新疆自治区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3个督查组对新疆自治区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开展专项督查。
实际上,本轮电解铝行业的清理整顿早在2017年4月就已拉开大幕。
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四部委联合发布《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7〕656号文件,下称“656号文”)。656号文明确提到,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要在6个月内完成,分为企业自查、地方核查、专项抽查、督促整改4个阶段,分别要求在5月15日前、6月30日前、9月15日前、10月15日前完成。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也就是地方核查的节点时期。
本轮专项行动清理整顿的范围是1494号文清理整顿(即2013年5月)之后新建设的违法违规项目以及未落实1494号文处理意见的项目。1494号文即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于2015年6月印发的《关于对钢铁、电解铝、船舶行业违规项目清理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15〕1494号)。清理对象是从2004年至2015年5月违规在建、建成的电解铝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钢铁行业来说,此番电解铝清理整顿比例更大。一名业内研究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在清理整顿范围内的违法违规产能可能有1200万吨左右,含500万吨已投产项目和700万吨在建项目。”该人士预计,“已投产产能中除去部分置换指标,需关闭产能应该在350万吨以上。”
而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7年5月全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467.3万吨。其中山东电解铝产能居全国首位,达1199.8万吨。紧随其后的是新疆自治区,为814.5万吨。另外,安泰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电解铝总产能为4320万吨,运行产能达3650万吨/年,但合规产能仅在3000万吨左右。
目前,山东、新疆自治区这两个电解铝重镇已有所行动。
5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42号文件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7〕45号)。通知明确,在2020年底前,山东省氧化铝、电解铝、电解铜新增产能将得到严格控制,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80%以上,电解铝与铝材产量之比提高到1 1.4。
山东省还将大力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严控新增产能,确有必要的电解铝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对违规新建新增产能项目坚决清理并严肃问责。对达不到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要求的企业,立即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主动压减存量产能,退出低效产能,加快转型发展。
而新疆自治区早在656号文发布后的第3天就实施了减产。据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信息,4月14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停止违规在建电解铝产能的公告》,停止违规在建电解铝产能200万吨。
地方政府在这轮电解铝清理整顿过程中负有重要责任。656号文中特别强调落实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国务院国资委分别对本地区、有关中央企业严管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工作负总责。前述业内研究人士透露,“6月30日前,违法违规产能应该停产停建,但是相关省区还在观望,这很冒险。”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7年后,电解铝行业的调控政策还不止676号文。
2017年2月,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四部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六个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的涉及范围覆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共“2+26”个城市。
其中,电解铝及其配套行业被列入压产的重点行业。采暖季的压产措施就明确提到,各地采暖季电解铝厂限产30%以上,以停产的电解槽数量计;氧化铝企业限产30%左右,以生产线计;炭素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以生产线计。
有业内人士分析,“2+26”城市涉及电解铝运行产能约1240万吨/年,占全国总运行产能的33%;氧化铝运行产能约2510万吨/年,占全国总运行产能的36%;铝用炭素运行产能约830万吨/年,占全国总运行产能的43%。而冬季采暖季自10月份开始,到次年3月份结束,共6个月。